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3节 (第1/3页)
??出海的事,自然又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凌蔚表示,这些年在朝中掀起的轩然大波太多了,他都麻木了。 ??啧,说起来这些大波好像和某人没关系似的。 ??朝中人这时候也都明白了,感情皇帝陛下说要让凌蔚去工部完成一个秘密任务,就是说的出海啊。 ??其实出海什么的,因为凌蔚做出了详细的收支计划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但不会耗费国库,还会赚一大笔。所以有人想用虚耗国库的理由反对,也被堵住了嘴。 ??倒是有人想说这种商业行为不符合大国之威。凌蔚就呵呵了,说的好像白送就符合大国之威似的。白送才掉身价吧?何况白送的话,钱哪里来?他倒是挺建议陛下来个众位大臣众筹的,想必这位大人如此为国家面子着想,肯定愿意第一个出钱吧。 ??皇帝陛下严肃的点头,如果卿家你先捐钱,朕可以考虑。 ??那位反对的人就哑火了。 ??不过倒是没有人抨击不该出去的。这种扬我国国威的好事,怎么也不能明面上反对。何况凌蔚带来了那么多“所谓的外国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晏朝的国力,也引起了别人对海外的好奇。 ??当然,如果能寻找到凌蔚曾经的“华国”就更好了。 ??凌蔚虽然不上朝多时,但他上朝(无论是巧合还是有人帮忙)就没在嘴炮上败下来过,这次也不例外。 ??凌蔚觉得自己胜之不武啊。皇帝陛下同意,辅政大臣全同意,四部尚书举双手支持,船也造好了,后勤物资和货位甚至人选都定好了,你其他渣渣朝臣还有反对的余地吗? ??所谓反对,要有一定地位的人反对才奏效,不是你几个位置靠后的官员凭着嗓门大就可以的。 ??世家还以为他们在朝堂中的人多声音大吗?没有一个混到高层,朝堂中其实早就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 ??皇帝陛下从继位开始,就悄悄的挪动朝臣们的位置,现在四部尚书都是他的人,辅政大臣待于铮上位,也已经完全掌握在皇帝陛下手心。 ??黎膺自始至终都是皇帝陛下心腹,另一位宗室是个没张嘴的葫芦,绝对的中立,不掺和任何事;钱琥是跟着皇帝陛下的老部下,王琪则是世家力量的代表,后来也迷途知返投靠皇帝陛下,提早的告老还乡,把辅政大臣的位置让出来。 ??军队那边,轩辕家、凌家、宁家三家已经把握了大半军权,其他庶族出身的后起之秀,比如史慈,也在军中具有很大威望。 ??文武高官都是皇帝陛下的人,世家还能怎么蹦跶? ??还是那句话,世代兴盛才能叫世家,现在他们已经衰弱了,很快就能从世家的位置上被踹下来。 ??凌蔚看着朝堂中那群人还在上蹿下跳,不由心中低叹一声。 ??没看到站在首位的几位大臣都用看猴戏的眼光看着你们吗?这真是当局者迷吗? ??结果不出凌蔚所料,早就决定的事,如今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还真期待封建王朝给你来个民主投票不成? ??最后其他大臣入股也很成功,辅政大臣和皇族宗室带头参加,甚至为一个名额抢破了头,其他官员哪有不参加的? ??听说这计划是凌蔚制定的,参加的人就更多了。 ??虽说许多人恨凌蔚恨的牙痒痒,但是凌蔚无所不能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他敌人的心中。 ??这可真是一件悲哀的事。 ??太监进入队伍的事也被大臣们反对过,不过当凌蔚说,这种事需要皇帝陛下信任的人,皇帝陛下也信任诸位大人,那么诸位大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