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十讲_二、结合之根:社会化规律沟通市场经济与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结合之根:社会化规律沟通市场经济与社 (第1/3页)

    ??二、结合之根:社会化规律沟通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联系

    ??从空想社会主义开始人们就认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到底怎么将两者结合?为什么要结合?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根本不能结合,比如西方资本主义就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就像油和水一样不能融合”。这种观点站不住脚。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表层的,暂时灵很快就不太灵了。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第三种是政策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私有制能够结合是因为它有单独的利益单元,企业有单独的利益,它的交换也需要通过计算,也需要价值。这种观点是对的,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讲清楚它的必然性。

    ??市场经济为什么能够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这根植于生产社会化规律。照原来的逻辑说,社会化的生产关系适合社会化的生产力,正如螺丝帽扣螺丝钉,不是恰到好处吗?然而,实践表明,这个设想偏于简单了。事实上,社会的生产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同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结合,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二者之间需要有一系列的联结形式,必须有一个起联结作用的中介系统,即大的交换系统和资源配置系统。社会化生产力越发达,社会化所有制关系同它结合就越需要庞大而复杂的中介形式来联结,使之在运转中吻合。这三个层次缺一不可。依照以往的观念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其弊端主要来自缺少这个联结层次,至少是残缺不全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仍然主要来源于此种组织和机制远未健全。而抽掉或者忽视这个联结形式,便自然在社会化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关系中人为地形成一个“隔离层”。现在,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商品—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在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的属性和根基。

    ??商品经济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重属性。往常人们总是把商品经济视为特定生产关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依赖于特定所有制关系的一种“表层”运行关系。看来这是不全面的。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而交换绝不只是表现生产关系。按照恩格斯的说法:“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他认为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条原理)。“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 “这两种社会职能的每一种都处于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响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各自的特殊规律。但是另一方面,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从原来一般意义上来说,社会经济或社会再生产过程由四个环节组成,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而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和交换两种社会职能相互作用的运动,其中最根本的又是(狭义的)生产过程。交换离不开生产,而生产在超出自然经济单位的范围内也离不开交换。只要生产发展到出现起码的剩余产品,出现社会分工,生产活动超出个体的狭小范围,生产过程和产品交换过程便交织在一起。而且生产力水平越高,就越强化自身的社会化,而生产的社会性越强化,交换关系也就越深广。可见,交换及其总体流通作为一种经济过程,首先是社会生产的部分,不因生产关系的变更而被取消,它同社会化生产有着不解之缘。

    ??什么叫社会化生产(或者生产社会化)?不是像以前所说的简单地大规模集中劳动,规模越大,社会化程度越高(如古代和中世纪的许多大规模集中劳动,并非社会化)。按照恩格斯的说法:“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而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产品。”列宁做了更明确、更详尽的论述:“资本主义生产使劳动社会化,决不在于人们在一个场所内做工(这只是过程的一小部分),而在于随着资本集中而来的是社会劳动的专业化,每个工业部门的资本家人数的减少,单独的工业部门数目的增多;就是说,在于许多分散的生产过程融合成一个社会生产过程。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加强,生产者在结成一个整体。”领会经典作家的论述,结合世界经济的实际,可以做这样的概括:生产社会化就是通过一定的联系形式使以往狭小的生产变成一个社会过程,其产品变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社会化生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分”,即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