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9节 (第3/3页)
那我便不扰柳兄雅兴了。”他懒得搭理亢奋过头的好友,径直吩咐管家道:“将我娘子的行囊搬到后院里去罢。” 管家显然也是读过坊间流传的《鸳鸳传》的话本子的,闻言有些忍俊不禁,还是正经地向仆从吩咐,令人将柳七的行李搬到原该是给陆辞家眷所居住的院落里去。 “怎么,平日对我百般嫌弃,这会儿就真将我当娘子安置了?” 柳七刚要抗议,就得知后院也建有书房,因知为避嫌故、日后也不好同陆辞共处一间书房,便立马改口,爽快应了。 陆辞不得而知的是,在他离开之后,柳七的浓厚兴致丝毫未被减淡。 在足足费了大半个时辰的功夫,把这参政府除了陆辞所住的卧房与书屋外都里里外外地参观了个遍后,他才哼着小曲儿快活地来到书房,乘着兴致潇洒挥笔,便是洋洋洒洒的一篇《与陆摅羽乔迁记》。 同样也在书房的陆辞,并未忙着到处翻看,而是指挥着人、将桌椅调整到自己喜欢的方位和角度后,再铺上软绵绵的厚实垫子,才慢悠悠地坐了上去。 木桌上日日得人精心擦拭,指腹拂上,纤尘不沾染,不过居于此寓的前参政王曾所留下的书籍摆放,则是无人敢动,由它原封原样地摆在那里。 陆辞信手拿起被放在最上头的那一册,是本中规中矩的典籍,唯一不同之处,是上头原留空出、被人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注文和心得。 字迹具不同,粗略一读,也有四五种。 显是前几任参政刻意留下,隐隐有暗中较劲的意思了。 对自贡考结束后、就再没去碰触过经史子集的陆辞,全然没有掺和其中的兴趣,而是毫不迟疑地放下了。 ……远不如他留在秦州那处住宅里的蕃文话本有趣。 陆辞意兴阑珊地将这几册枯燥的典籍放下,转过身来,目光从木架上陈列的书册上一一掠过,最后不可思议地停在了某几册被藏在不起眼的最底层、不管是封皮还是厚度,都万般眼熟的书籍上。 他半信半疑地俯下了身,试探着将其中一册抽了出来。 书页松软、显然已被人翻阅过不止一次,书名赫然是……柳鸳鸳所作的《鸳鸳传》的第九卷 。 他眼皮一跳,嘴角微抽地将这阴魂不散的话本翻开,尽管不如其他书中的密集程度,但里头竟真还有两人留下了读后的心得体会。 另一人的他不认得,但王曾的字迹他却不陌生,正赫然在列。 这一卷中最为狗血的一段剧情,王曾就在边上认真仔细地做了一小段分析,还煞有其事地作了一首充满揶揄意味的小词《蝶恋花-柳娘小醋》。 无意中窥破一桩小秘密的陆辞:“……” 他默默地刷新了对王曾这位正经而疏远、不好建立私交的末辅的印象。 历史的惯性果然是强大的——即便没有混迹花街柳巷、词曲响彻水井人家的浪子柳永,也有能凭《鸳鸳传》混得风生水起、拥有隐藏书粉无数的柳鸳鸳。 翌日,陆辞换上簇新的紫色官服,欲出门上朝时,意外在门边看到睡眼惺忪的柳七。 陆辞好奇道:“柳兄怎不多歇一阵?” 柳七低低地嘟囔了句什么,酸溜溜道:“这人长得精神,果然穿什么衣裳都打眼。” 陆辞挑了挑眉:“柳兄难得赶早,便是为了打趣于我?” “不过是恰巧醒了。”柳七撇了撇嘴,将手中画轴递了过去:“得空时,劳烦摅羽将此物交予王相。” 陆辞又是一讶。 王曾除非必要,素来是深居浅出,会私底下读柳七的话本消遣已是不可思议,怎还与柳七建起交情来了? 见陆辞一脸惑然,柳七狡猾地嘿嘿一笑,却半句也不解释,大摇大摆地回屋继续补眠了。 陆辞知他是故意卖关子,唯有无奈摇头,将画轴收好,便出门上朝了。 中书省门下政事堂常事不过五员,在王曾被擢至三辅、腾出参知政事一席时,就不知有多少人盯着。 陆辞如今走马上任,纵使是他们意料之中,也难掩希望落空的憾然。 而对赵祯而言,小夫子久违地出现在朝堂上,还是位居极前列,属于他毫不费力就能一眼看到的好位置,单是这点,就实在令他欢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