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862_第三百三十一章 民族觉醒与天朝上国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一章 民族觉醒与天朝上国梦 (第2/3页)

在开拓宜兰的时候,秦军还收拢了不少熟番,总人数超过千人。其中强壮的男人被指派参与建设,而老幼妇孺们,就按照家庭为单位,纷纷带着他们搬来的家什默默入住港区中建设起来的一套套简易房中。他们的将来是很不确定的,或是留在宜兰本地,或是被秦军迁往别的地方,反正被同化是他们唯一的结果你。
  无论男女,这些宜兰的熟番们都被宜兰港区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给震惊了。而且对于归化的熟番,秦军并不凶残,也没打算为难他们,除了必须听从指挥从事体力劳动外,安全和个人财产都会得到保证,食物供应也会很及时。
  入夜了,港区点起了一堆堆大火,不少劳工夜间还在赶工当中。而一边的军营里,刚刚到达宜兰的那个中队的秦军士兵,正乱哄哄地挤在洗浴房里搓着澡。
  “咱们这回真是点背,鸿基、海南、琉球,这那个地方不比台湾好?台南、彰化、淡水、嘉义,哪个地方又不比噶玛兰厅强?老子的奖金揣兜里都俩多月了,刚出伤病营的大门,街都来不及逛一逛,就给一脚踢到了这见鬼地方。”
  当兵之前,进城逛街从来只能解眼馋的李满江,现在却在为有钱没地方花而怨声载道。秦军攻日之战,由上到下可都是发了一笔大财的。
  七八百万两银子现银在手,刘暹拨出了四分之一来奖励此战的秦军将士。那受奖最高的将领能拿上万两银子,最少的辎重兵也能拿几十两的作战津贴。李满江是新兵,广西本地人,上一批扩军的时候才参军入伍,可他又从台湾打到了御城门,虽然是新兵,‘资历’却很深,银子拿了一百二十两之多,还飞快的从三等兵提升到了一等兵。
  一百二十两银子,按照李满江三等兵的身份,要服役两年半,所有的军饷和津贴全都一个子也不花,才能够攒到。对于他原先镇安府的家来说,更是一辈子都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
  现在,他却凭着一场战争,凭着两次轻伤、一次中伤的英勇,就拿到了手里。李满江一点都不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得的,在镇安府,要买一个青壮,也只是二十两不到的银子。遇到苛刻的人牙子,能有十两就是多的了。他可不觉得自己一条命能顶一百多两银子,何况中间的受伤全都是军里给医治的。
  李满江全身心的感恩刘暹,他感恩刘暹将这些赐给了他。
  眼下时代的中国人就是这个思想。刘暹一直来在军中宣扬的民族思想、国家荣誉感,效果至少在这个时候还是比不上银子来的坚定的。
  也因为此,刘暹这回重奖了参战的秦军将士。继新疆之战和中法越南之战后,刘暹借着日本之战再一次的宣扬了一番国家主义,向将士们灌输着国战的概念!
  事实上,刘暹觉得现下之中国,还真不具备觉醒‘近现代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土壤。
  众所周知,民族意识【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民族国家意识是一个洋玩意,西方人在反对教权的过程中,世俗王权成为反对教权的形象代言人,世俗王权代表一个国家而不像教皇代表的是上帝,凌驾于民族之上。民族国家就字面意思讲是这个国家是我们民族的,不是外来异族的。德国就是德国人的,英国人想来插一腿,我们就不答应。
  这是一个由西方特殊的社会结构和历史文明而催诞出来的东西。
  中国跟西方国家完全迥异的历史进程和文明文化,就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产生出这样的‘近现代’民族和国家意识。
  因为中国自古强盛,雄立东方三千载,长期形成的文化中心主义和地域上的中心观念,再加上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的自我优越感,严重地限制了中国封建王朝当政者及整个国民的视野。人们普遍养成了一种无忧无虑的心态,认为“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好局面,可以永久维持下去。因此,清政府乃至之上的各朝代,从未将别的国家看作是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伙伴或对手,也就不会把自己视为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