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9章 娇娥 (第1/2页)
叶三娘的信,从字迹上都可以看出写得急切,那些客套的虚话皆无。 提笔直接就写姬瑾带了个“美娇娥”入府,然后传言如何如何看重,跟着就是一通着急,让楼画语趁着未曾走远,尽快回京,免得被人趁虚而入。 最后就是骂了姬瑾一通,什么薄情寡义,什么见色忘义,楼画语离京才五天,就带娇娥入府,半点真情也无。 估计她能想到的词都写上了,洋洋洒洒的写了好一整页。 楼画语看着那信有些恍然,转念想了想前世,此时楼贵妃刚薨,姬瑾正是接连遇刺之时,哪有心情去管什么美娇娥。 而且叶三娘的信中,并无那“美娇娥”的身份,只是写姬瑾似乎极为看重,又是亲选了院子,还特意陪着那娘子去街上买了些日常用品和首饰。 叶三娘并未见过,但据传极美极娇,让人见之发酥,望之生意,是为大敌。 楼画语见秦昊和钱通仁的信件里都没有,倒也未曾在意。 如若姬瑾有意,收了这般美娇娥倒也好了。 只是到了晚间,她与众人用过饭,在驿站沐浴过后,看着铜镜中一张微红的脸,不由的想:那美娇娥到底如何的美? 姬瑾当初见自己,是不是也是见色起意。 近水楼台先得月,自来皆是真理,裳娘能将承恩侯拿捏得如此紧,不就是少年时朝夕相处养出的情意吗? 姬瑾与那美娇娥如此朝朝暮暮,不知道多久能养出情意来? 到了南方后,空气有了些湿意,她虽换了薄裳,却不知道为何,感觉有些闷热,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有些睡不着,一直到了凌晨,才昏昏沉沉的眯了一会。 以至于当天在车上,也没精神和楼画诗下棋,更没精神和楼敬辕跑马,昏昏沉沉的随着马车摇摇晃晃,却又睡不着。 脑子中纷纷乱乱的,也不知道想什么。 钱氏还以为她病了,听闻只是未曾睡好,又怕她热着了,还让关雎给她打扇,又拿了驱湿暑的药丸给她。 楼画语干脆在车中点了根安神香,沉沉的睡了一觉,这才好了点。 当晚到了休整的客栈时,却因为午后睡得沉了些,晚上倒睡不着了。 她就将太后给的那些书拿出来看,细细研究蚕桑之术。 前世她被困于宫中,除了勾心斗角,就是讨好永顺帝,从未亲过农桑之事,祭蚕神这种大事,自来是中宫皇后方能为的。 楼画语也就小时候和楼画诗偷偷养过蚕玩,却也不过是关雎她们摘好了桑叶,她们看一看罢了,如何喂养,如何剿丝,如何蒸煮,如何纺织,皆是一概不知。 至于麻纱棉布,她就更不知了。 既然明太后将这般重任交由她,她也就当消磨时间慢慢习着吧,无论日后如何,这也是营生之本。 她细细的看着书,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想着第二日到那几位嬷嬷车上询问。 这般倒也不让她胡思乱想,接下来的两日晚间睡前看书,白日商讨蚕桑,连楼画诗都来了兴致,倒是钱氏在南疆见过养蚕,知道得多一些,有时母女三人和四位嬷嬷挤到一车,听嬷嬷们细讲如何如何,倒也比听楼明光的狐鬼神话有意思些。 只是到三月二十六日,她们到了南疆边境的溯阳,在驿站复又收到了京中来信。 有钱通仁给钱氏的,也有给楼画语的,还有给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