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第1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2节 (第2/3页)

  太子的一番话,既表达了他的“兄友弟恭”,也表达了自己对他汗阿玛的仰慕之情,更表达了自己非常乐意,非常应该“轻车简行”,保持皇家这一个美好的节俭品德……
  最重要的是,直接将有关于他保康弟弟礼仪的话题摘出来。
  皇上表示非常满意;叔伯们大臣们也都表示,太子言行甚佳;索额图也捏着鼻子表示太子一心爱民,满心孝顺,友爱兄弟……
  太子收获赞誉一片,满脸恭谦。
  出行之前的一个小插曲完美解决,太子回来马车,出发的队伍终于动了起来。
  秋风送爽、太阳高挂九天。
  仪仗扈从、鼓乐齐鸣,车乘相衔,旌旗招展。
  四九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他们的皇上出发去边境了,要去打沙俄了,夹道相送,高声呐喊。马车里头,保康听着四九城人的热情,笑得阳光般灿烂;等他太子哥哥在马车里做好,立马对着他太子哥哥竖大拇指:“太子哥哥棒棒哒!”
  弟弟们:“太子哥哥棒棒哒!”
  就是大阿哥也非常不乐意地说了一句:“太子弟弟棒棒哒!”
  太子“矜持且谦虚”地笑,转头看向他的保康弟弟,眼神儿真挚,小表情严肃郑重,还拉着保康弟弟的手。
  声音也是饱含感情:“保康弟弟,哥哥一定会和汗阿玛提出来,保康弟弟正式还俗的事儿。”
  保康:“……”
  保康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到他大哥、三哥、弟弟们的“仗义之言”。
  “太子弟弟言之有理。保康弟弟正式还俗乃是大事。”
  “太子哥哥说得对。我们也和汗阿玛提出来,保康哥哥要还俗。”
  “现在出门不大方便,等我们到了盛京提出来,还是回来京城再提出来?要不要正式上一个折子?”
  “对,我们一起上折子。上次我们一起上折子,汗阿玛就认真批复了。”
  “…………”
  一人一句,都开始讨论折子该怎么写,保康赶紧阻止。
  “阿弥陀佛。哥哥弟弟们请稍等,请听保康一言。”
  太子:“弟弟有何更好的建议,只管说来。”
  大阿哥:“弟弟放心。我们一定办成此事。”
  胤祉:“弟弟放心,弟弟可以穿上美丽漂亮的衣服。”
  胤禛:“哥哥放心。我们一起求汗阿玛,汗阿玛一定会答应。”
  胤祺:“哥哥放心。我们一起吃美食,看美景,长大喝美酒。”
  保康因为哥哥弟弟们的真心情意感动,眉眼飞扬,眉梢眼角都带着欢乐的笑意:“保康谢谢哥哥弟弟们的心意。”
  “保康认为,汗阿玛没有提出来保康还俗的事儿,自有汗阿玛的考虑。估计现在还不是保康正式还俗的时候。
  至于保康个人,保康没有受戒,没有忌荤忌酒等等要求,只是保康习惯了穿僧衣,习惯了吃素斋,也喜欢僧衣和素斋,日常起居饮食方面没有任何不适。”
  哥哥弟弟听得愣住。
  可是仔细考虑,也确实是如此。拉拢佛家,不光是和天下人表示皇上的仁慈,关系到收复蒙古的大事。
  可是他们明白归明白了,却是因为保康弟弟/哥哥话中的那个“习惯”而伤心。
  太子和大阿哥神色悲伤地说:“保康弟弟,哥哥以后一定更疼你。”其他的哥哥弟弟齐齐附和:“保康弟弟/哥哥,我们以后也更疼保康弟弟/哥哥。”
  保康:“……”
  保康笑得温暖,浑身都好似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柔,声音也好似春风拂面:“阿弥陀佛。保康很好。”
  所以你们都不需要愧疚,也不需要觉得应该补偿他什么。
  奈何哥哥弟弟都不听他的,都觉得保康弟弟在五台山长大,不知道“皇子”的意义,一时更为伤感。
  保康眼睛微合,心里微叹。
  保康知道,他在五台山真的很好。他出家一事,最受煎熬的是他额涅,是钮钴禄家的人。
  “阿弥陀佛。”保康打一个佛礼,一板正经的小样儿,“长路漫漫。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