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节 (第3/3页)
着玩,这主意好。” 胤禛和胤祺:“下午就能玩出来。” 大公主微笑:“我们下午也能玩出来。” 一时间,众人又开始夸夸公主们的灵秀、皇子们友爱姐妹们等等。 皇上听得特开心,午休,用晚膳,听儿子们说要给匠人们多编书本儿,研究匠艺理论,他也欣然答应。 大队人马就这么一路北上,随行的大臣们一边跟着吃吃吃、玩玩玩,一边接受来自快乐大师那层出不穷的好主意——带来的各种打击,还要忍着心痛拍皇上的“龙屁”,那个滋味儿,那个复杂。 明珠还好,特别是索额图! 索额图预备的各种“招式”没机会发挥,憋屈得来—— 咳咳,其实大家伙儿的心情都差不多,三月二十六到达盛京的时候,一个个的,都特“激动”。 皇上无法对人言说,皇上也特“激动”! 除了皇子公主们是真心玩乐,乐在其中;除了皇后娘娘跟着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其他人,甭管脸上装作怎么样的清高深沉不屑一顾,一路上都是“痛并快乐着”。 护卫盛京的文武大臣们前来迎接,就看着皇上和大臣们奇怪的样子,特奇怪。 第81章 奇怪归奇怪, 他们也不好直接问。 一方热情迎接,一方当然也不会说。皇上一行人一个个的端着架子,又风尘仆仆的,赶紧进城到盛京的宫里洗漱休息,准备晚上的接风宴。 保康进来盛京的时候,趴在马车的窗户边,眼见盛京和京城的各种不同建筑风景,不同服饰面容的人群, 忍不住对着天空挥舞拳头, 盛京, 师祖, 保康来了嗷嗷! 等到保康来到盛京的宫殿, 面对这个堪称狭窄的地方, 瞪大眼睛。 第一次来到这里的皇子公主们也瞪大眼睛。 无他, 这里的地方太小了。 盛京曾经是大清朝十多年的都城, 原名沈阳。明洪武二十年, 明朝廷曾在此置沈阳中卫, 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大清天命六年三月,清太~祖,也就是当时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占沈阳,并且迁都至沈阳。 沈阳在后金与明军的数年征战中,沈阳的明城墙除北门外, 几乎全部被毁坏。努尔哈赤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 规模也不大。到天聪八年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满语“mukden”, 意为“兴盛”,汉译“盛京”,意即“大清兴起之地的都城”。 可他也没有扩建。 顺治元年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为留都。一直到现在,虽然宫殿一直都有用心的维护保养和修缮,有了“八门对八街”的井字形规模,据说是越来越雄伟壮观,可并没有扩建,宫殿看着,还是太小了。 不管建筑、规模、格式等都很小。 保康的第一个念头:怪不得太皇太后不喜欢来这里。阿弥陀佛。肯定在这里生活得不愉快。 保康从宽敞舒适的五台山进京后,第一反应就是,紫禁城好小,各个宫殿更小。可是此刻见到盛京的皇宫,不说保康这么想,他的兄弟姐妹们也这么想。 紫禁城这几年住着就已经感觉到小小的拥挤了,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缩小一倍的紫禁城,阿弥陀佛。幸亏来的人少。 皇后娘娘面带微笑不说话,皇上脸黑。 皇上看着孩子们的表情,重重地咳嗽一声。 皇子公主们齐齐秒变脸,端正严肃,肃穆恭敬。 皇上:“……” 其实皇上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好小。 已近午时,话不多说,一家人进去盛京皇宫,各自去到自己的住处,洗漱沐浴,开始午休。 又累又困之下,倒也没有换地方的不适应,都睡得特别好。 接风宴、视察盛京守护,检阅军队……两天后,皇上领着一家人,从新宾的永陵,盛京远郊的福陵,到盛京城内的昭陵,挨个拜祭。 本来皇上领着儿子们拜祭先人,是一件非常严肃荣耀的事儿,可是索额图又闹出来。